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南越宫词》:粤剧与电影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06   浏览次数:228

继去年《刑场上的婚礼》之后,今年又一部粤剧电影《南越宫词》入围了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的提名。 据我们所知,这是广州市实施“广州市粤剧电影精品工程”的系列成果之一。 该项“工程”,计划在三年时间里完成总共十部粤剧电影,我们也真诚地期待越来越多的粤经典剧目能因此剧与电影深度融合,搬上大银幕,为新时代普及粤剧艺术开创新生面。

《南越宫词》金鸡奖提名海报

在这个全社会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拍好戏曲电影,不仅是非常好的一种美育形式,也是我们以现代化的手段和更受当下人们欢迎的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中民族艺术瑰宝的重要手段。 诚然,戏曲电影拍得再好,永远也不能够取代舞台的戏曲演出,毕竟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本质上是由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高度互动的一个共荣共生的艺术生命体。 在镜头前表演的戏曲演员,在影片拍摄之初,便阻隔了他们与观众在喝彩与叫好声中的互动。 但是,戏曲电影与舞台上的戏曲演出,可以互补生辉。 因为在影视作为主流大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于电影美学的认知几乎是相伴相生的,而借由电影作为媒介,让戏曲美学普及到更广大的群众当中去,相信这样的戏曲电影也一样会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这无疑也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去普及中华优秀戏曲艺术的有效途径。

《南越宫词》剧照

当年,《野猪林》《杨门女将》《十五贯》等戏曲电影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创作者既晓电影审美优势,又通戏曲美学规律。前者的基础是讲求纪实,后者的优长在虚拟。两者如何交融整合,决非易事。只有通晓电影美学与戏曲美学的规律,才能够知道电影的摄影机应该给观众呈现的“美”究竟何在,也才能造就一部将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好的戏曲电影。去年入围金鸡奖的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导演马崇杰就是一位出身梨园世家、同时在电影创作上有着颇深造诣的“两栖”导演,这部影片为我们接下来如何拍好粤剧电影提供了新鲜的、成功的经验。这就是:戏曲电影应以电影语言的审美优势,去彰显戏曲艺术的的美学魅力;而切忌让电影“化”掉了戏曲本身的美学魅力。片中的两位主演欧凯明和崔玉梅,将他们长期的粤剧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用在了这部戏曲电影的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一招一式、唱腔身段都展现出粤剧作为南国红豆的独特美学意义。他们在片中的表演不仅都很符合人物的人格,而且还实现了一种粤剧表演程式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海报

如今的戏曲电影《南越宫词》,在继承《刑场上的婚礼》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该片站在唯物主义大历史观的高度,俯瞰历史并超越历史,对战争进行了反思,从而拥有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深的思想性。千百年来,岭南人民对于赵佗这一历史人物一直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的“化干戈为玉帛”的民族和谐主张,岭南各族方才取得了他们自身都无法想象的和平与发展。然而,和平的前提,却是最初赵佗作为中原征服者对岭南各族进行的屠戮,在其战争运转得最猛烈之时,对战争与和平深刻反思的结果。寻求和平是赵佗自己提出来的,在自己最强势的时候,他却能主动接受教训,放下屠刀,不惜代价主动提出要开创一个和平的时代,纵观中华历史也十分罕见。强者主动言和,这是历史几千年的难以破解的难题,赵佗作为我国历史上鲜见的成功实践者,极为难得。而戏曲电影《南越宫词》将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体现出创作者们对历史反思的思想自觉和以史为鉴的文化自信。

《南越宫词》剧照: 赵佗身为强者主动言和

其次,正是由于《南越宫词》创作中这种“大历史观”的视角,使之具备了很高的政治站位。片中赵佗主动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蕴含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思想。一个征服者从一开始的主张打仗或者说习惯于征伐,到后来却从严酷的战争现实里反思自身并得到启示。尤其是他的思想发生了从征服到融合的转变,之前的仇恨与冲突全因为这一转变而化解为为友爱与团结。赵佗对岭南各族的会盟,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治,而是一种平等共赢的姿态。例如其在面对吕氏长老的时候,不但主动提出共弃前嫌,甚至邀请其担任丞相要职,这样的叙述,直接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相契合,不仅具有前面所述的历史感,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这种不动声色地让历史照进现实的创作手法,成为了本片的一大亮点。

《南越宫词》剧照: 赵佗向吕氏长老提出共弃前嫌

其三,在戏曲电影的美学意义上,《南越宫词》实现了“电影 粤剧”两种艺术形式的美学融合。该片中欧凯明和李嘉宜二位演员的表演,既不是纯电影的表演,也不是纯戏曲的表演,而是一种随着镜头运动,收放自如地将自身切换到规定情境加预定戏曲程式当中去的表演。不论电影观众还是戏曲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接受和认同这种表演效果。传统戏曲作为舞台艺术,观众很难通过演员的表情体会其内心世界,而这种对表情的表演控制,也确实是传统戏曲演员所不擅长的。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言,戏曲电影要拍好,创作者必须懂戏曲;同样,戏曲电影要演好,戏曲演员必须懂电影。而现实的情况是,相比之前看过的舞台演出,我们认为《南越宫词》被拍成电影以后,更感动人,因为大银幕通过对主要人物面部表情的展现,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进一步放大了。

最后,粤剧电影《南越宫词》以电影的手段尽可能放大了粤剧之美。影片大量使用了数字技术,使得每一个场面极具有电影场景的写实性,又具备戏剧舞台的写意性。创作者在电影和粤剧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上,挥洒自如地实现了既有“入乎其内的生气”又有“出乎其外的高致”。在这个电影场景造就的粤剧舞台上,我们深深地被粤剧唱腔、服饰之美所折服,更被二度梅表演艺术家欧凯明的表演艺术所打动——其饰演的赵佗在完全得胜的情境下,折剑罢战,孤身涉险求和,实现了汉族和越族的世代修好以及南国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多重情感的细腻交织极大地考验着表演者全方位的功力。可以说,该片中以欧凯明为代表的粤剧演员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而又非同以往的戏曲创作实践,不仅继承了传统粤剧表演的唱腔、身段和程式等,而且还积极探索大银幕上粤剧表演的新突破与新境界。

《南越宫词》剧照: 欧凯明饰演赵佗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广州市粤剧电影精品工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传统粤剧精品剧目将进行电影化的再创造,进而引领不熟悉戏曲的青年观众走进粤剧的世界。这种超越了对奖项追求的跨艺术融合创作,体现出广州文艺工作者强有力的文化自信,善莫大焉!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戏曲电影工作者,能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善于从传统戏曲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仲呈祥系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陶冶系广州大学教授)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