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豆瓣开分8.1,徐峥监制的《爱情神话》做对了什么?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6   浏览次数:141

年底上映的《爱情神话》成为2021年院线电影的最后一个惊喜。

这样的电影出现并获得一致好评,说明国产电影市场的包容度更大,更进步也更自信。

本片监制兼领衔主演徐峥说:“我认为这个市场不应该只有大片,或者单一类型片。当代都市的风情和质感,都是有需要的。《爱情神话》是一个非常当代的作品,呈现了多元化和丰富性,这在当下市场是很重要的。”

的确如此,这部电影没有煽动情绪,没有道德绑架,没有民族主义,没有动作特效,没有翻拍改编,没有IP堆叠,没有上纲上线……

看完却会心一笑、回味悠长,这才是我们去电影院的本来目的,而不是被视听过载和思想教育弄得筋疲力尽。

观众需要鸿篇巨制,也需要生活的涓涓细流,《爱情神话》就是这样涓涓细流式的生活摹写。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发生在上海一个市井与格调交织的街角,核心人物只有5个人:美术老师老白,邻居老乌,以及广告人李小姐、人间清醒的格洛瑞亚和潇洒的蓓蓓3位独立女性。

这5个人就像我们周围的普通朋友,有点小幽默,小情绪,小矛盾,小讽刺,小回忆,小确幸,小秘密,小吹嘘,小腔调。

总的来说就是几个上海中产阶层的日常切片,关系若即若离,敏感微妙。

虽然电影由徐峥监制并主演,但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90后女导演邵艺辉。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不是年轻人,但导演对这几个角色有着超过她年龄的犀利洞察。

虽然是长片处女作,却丝毫不见生涩,而是把握得纯熟老辣、举重若轻。

导演/编剧邵艺辉

首先从《爱情神话》的观感来看,它太像中国的“伍迪·艾伦”了。

这种“像”并不是那种刻意模仿的“像”,而是自然流露出与伍迪·艾伦电影类似的风格。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伍迪·艾伦电影的代表性风貌包括但不限于:密集的对话、复杂的男女关系、社会中上阶层知识分子、浪漫的大都市(纽约、巴黎等)、诙谐的讽刺与调侃等等。

如果你恰好是伍迪·艾伦电影的粉丝,那么《爱情神话》会让你找到类似的感觉。

主人公老白住在上海极具情调的旧法租界区域,是整个城市最浪漫的地方之一。

老白曾经做过小学美术老师和电视台美术,喜欢画画、打鼓和做菜,在家办了个美术班,教一些有钱、有闲人画画,并和邻居老乌一起筹办自己的画展。

老白已经和妻子蓓蓓离婚,但两人还有来往。

母亲劝他复婚,但他却在朋友的介绍下,迷上了曾经嫁给过英国人并有一个混血女儿的李小姐。

虽然李小姐说自己是“下坡路呀,能走得不顺吗”,但老白还是像找到人生的第二次激情一样,对李小姐展开追求。

就在老白第一次邀请李小姐到家品尝厨艺,准备更进一步时,正巧美术班的“野猫型”美女格洛瑞亚,老白的前妻蓓蓓也同时出现,再加上前来凑热闹和解围的邻居老乌,大家的关系和氛围瞬间复杂微妙起来。

这个5个人在餐桌上吴侬软语,言语交锋,话里有话,以及密集快节奏的上海话台词。

以上元素叠加起来,形成了一部上海版的伍迪·艾伦风电影。

第二从《爱情神话》讲故事的方式来看,很明显出自一位女性作者之手,全片娓娓道来,清新文艺。

但娓娓道来、清新文艺并不代表它的叙事就是散文式的东拉西扯。

这部电影之所以好看,没有我们常规理解的文艺片那么“闷”,原因在于它的剧本很好平衡了“大形式”与“小情节”的关系。

导演在剧本中为主人公设置了两个“目标”,正是在这两个“目标”牵引下,全片才不至于像很多文艺闷片那样“散”。

简单来说,所谓“大形式”、“大情节”,指的就是典型剧作结构:

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构建的故事,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通过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虚构现实里,到达一个表现绝对、而变化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

之所以“大形式”、“大情节”能成为剧作的典型模式,优势就在于它符合一个人对故事的诉求。

人们大多数时候的思维是线性的,都希望事情按照一个严密的逻辑发展下去。

观众对电影剧情的期待也一样:主人公有一个欲望(目标或任务)-达成欲望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主人公解决困难-达成欲望。

而《爱情神话》虽然看上去没有这么完整的“大情节”,只是主人公一直在和周围人对话,但片中老白的欲望很明显,一个是他对欲拒还迎的李小姐的追求,另一个是他和老乌找场地策划画展。

这两件事构成贯穿全片的故事脊椎,始终抓能住观众的注意力,跟随老白最终达成欲望。

除此之外,邵艺辉导演对电影中女性主义的处理也很恰当。

她在谈及电影创作初衷时表示:“我不觉得女性电影一定是大女主,也不想女性成为被凝视的对象。同时我不想物化男性与女性的任意一方,他们都是掌握自己人生的人。不想拔高,也不想把女性神化。所以电影会以老白的男性视角切入,也希望电影能够让男性接受。只有女性更自由,男性才会更轻松。”

这种创作理念给近些年火起来的女性主义影视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且正确的思路,女性电影难道就一定要建立在大女主和贬低男性的基础上吗?难道只有大女主手撕渣男才称得上女性电影?

我们在《爱情神话》中看到的李小姐、格洛瑞亚和蓓蓓,既有自己的烦恼,也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选择,和老白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不是把男性角色塑造成一个对立面来反衬女性。

这是一种更高明的处理方式,也是真正的平等。

最后从《爱情神话》另外一位主要角色老乌,看到对导演影响深远的一些电影作品的致敬与引用。

片中的老乌是一位早年留过洋,很有腔调的上海男人,以策展人自居,自称有过一段与意大利影星亦真亦幻的邂逅。

电影通过他和其他一些小细节,分别提及了4部意大利电影,分别为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同名电影《爱情神话》,以及同为费里尼的作品《甜蜜的生活》,还有女导演里娜·韦特缪勒的《星期六,星期天和星期一》和爱德华多·庞蒂的《来日方长》。

在这四部影片中,费里尼的《爱情神话》对这部《爱情神话》影响最大,另外《甜蜜的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本片不仅致敬了《爱情神话》的中文译名,还在老白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它的海报临摹画。

电影老白家挂着的《爱情神话》海报临摹画

其实在剧情上这两部电影毫无关系,本片只是借用了费里尼《爱情神话》中的一对关系来指代老白和李小姐。

在这部《爱情神话》的电影海报中,把曾经那部《爱情神话》里的两个人换成了老白和李小姐。

费里尼的《爱情神话》是根据1世纪罗马帝国朝臣佩特罗尼乌斯的讽刺小说《萨蒂里孔》改编的电影,片名直译叫《费里尼-萨蒂里孔》(Fellini – Satyricon),或简称《萨蒂里孔》,又被翻译成《爱情神话》。

因为在费里尼改编这部小说之前,有另外一位意大利导演也拍了同名电影,所以他就在自己的这部电影前面加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区分。

这部电影和我们见过的常规电影有很大不同,是一部奇观戏剧片,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出戏剧的影视化。

它的叙事不是线性叙事,没有严格的开头、中段、结局,也没有正常逻辑的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松散、片段式的古罗马奇观和怪诞、即兴的古罗马人生活场景。

费里尼《爱情神话》剧照

画上右边的老头是富人特里马乔,与他的一位美少年的合影。

这部电影之所以借用费里尼电影的名字,因为费里尼的《爱情神话》中主角也从始至终一直在追逐一位男伴。

而且费里尼《爱情神话》的原著《萨蒂里孔》描述的也是罗马帝国中上层人的日常生活碎片,与本片有异曲同工。

除了这部贯穿始终的电影,再简单介绍一下《爱情神话》中提到的另外三部意大利影片。

另外一部费里尼的经典电影《甜蜜的生活》讲述了一位娱乐八卦记者在罗马的7天7夜。

《甜蜜的生活》

这7天7夜发生的事也没什么关联,就是以记者视角经历的一些奢侈、享乐、名利生活的片段。

这部电影和《爱情神话》有一定内在的关联,比如《甜蜜的生活》中的主角想成为一名作家,而老白想办画展,而且他们都周旋于三种不同风格、不同状态的女人中间。

总结来说,《爱情神话》是一部让人看着很舒服和轻松的电影,人物和事件都透露着浪漫、轻巧与智慧,给国产电影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