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如懿传》:她哭到撕心裂肺,为什么没人陪着流泪?-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周迅的演技。
作者评价周迅:“她特别擅长反向的表演。”
即:观众以为此处应该是情感外放的,但她偏偏是向内的,给人的感受十分震撼。
01
《如懿传》中,周迅的表现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两处。
一是景阳宫皇后服毒死在如懿面前,周迅没像一般的演员那样大声咆哮着“姑母!你不要丢下我啊!啊啊啊!”
而是用沙哑的声音低沉而惊惶无措地呢喃:“姑母,姑母。”
她的眼睛里全是吃惊,双手颤动……
二是阿箬突然揭发如懿的时候,周迅给出的反应是:下唇颤抖,又努力压抑着这种颤抖,眼睛里有眼泪在转。
这两处的表演,看似平静,其实平静下压抑着巨大的情绪和呼之欲出的力量!
而我在观看的时候,是陪着流下了一些眼泪的。
记得有人采访周迅,问她在表演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周迅说:“我就把自己代入到场景中,就找到感觉了。”
其实,作为观众,我们也可以想想:如果把自己代入到如懿的位置,面对姑母的骤然离世,面对亲如姐妹的贴身侍女的突如其来的背叛,我们可能真的没有力气大声呼啸着表达悲痛,没有那么快的反应速度从震惊中醒过神来,斥责对方。
我们的真实反映很可能就像周迅表现出来的那样,觉得:天塌了,让我先缓缓吧!
人们都说:“自古真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但我觉得:不管多么高明的套路,只能在短时间内起作用,能够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真情。
02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在《如懿传》中找几个反例来分析下,比如:白蕊姬。
整个剧中,被白蕊姬寄予最深的感情的就是她那个夭折的孩子。
看起来,她对这个孩子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深到自己都被困在执念中出不来。
听闻如懿是害她孩子的凶手,白蕊姬擅自跑到延禧宫,鞭打如懿。
听闻阿箬是害孩子的凶手,她又扑上去扇耳光,悲痛到几近晕厥……
但是,全剧中最让我动容的,不是那些她情绪崩溃着大喊“我的孩子”的瞬间,而是她生子次日,初次听闻孩子已经不在时流淌出的那一滴泪——那一滴泪里的所含真情的纯度是很高的。
到了最后,白蕊姬也承认:这些年来,她之所以盯着那个夭折的孩子不放,是因为想以此来引起皇上的同情。
想想她这样做也是情有可原。
生了孩子之后,白蕊姬就得了很严重的妇科病,再难侍寝和生子。
没了皇上的恩宠,又不像海兰那样可以有一个阿哥傍身,她和皇上之间的联系仅有那个夭折的孩子了。
如果她不一次次提到那个孩子,表现出陷入执念出不来的样子,皇上怎么还会记得有她这样一个人呢?
如懿也曾失去过两个孩子,永璟夭折与白蕊姬的孩子夭折相似,都是刚出生就没了气息。
而景兕的去世对于身为母亲的如懿来说,痛苦则更加尖锐:她是切切实实在如懿身边活了好几年啊,她都会叫“皇额娘”了,知道要穿红衣服好看了……
但是,你看如懿失去了两个孩子,在短暂的悲痛之后,可曾时时提起,可曾动辄放声大哭?
但她不提,就证明她对孩子的爱少吗?
今年春天,小编也差一点就成为了一个母亲……
所以,我理解如懿的心情,母亲对没能留住的孩子的爱,应该是很隐私的事情。
常常拿出来晾晒,甚至夸大,是对这份爱的亵渎。
白蕊姬不得不亵渎这份爱,因为她要生存,如懿不必去亵渎它,因为她还有其它的筹码……
03
与母亲对孩子的爱一样,孩子对母亲的爱中,也存在着套路。
在《如懿传》中,景瑟公主一直立的是“孝顺”的人设。
但是,她的孝顺,不管形式上多么完美无缺,也总是不能感人。
说到底,她所标榜的对母亲的爱中有太多的私欲。
当年,富察皇后怀永琮,景瑟去探望,富察皇后告诉她纯妃为她新添了妹妹,景瑟说:“她的女儿怎么能和我相比?我是嫡公主!”
后来富察皇后去世,景瑟从蒙古归来,她对如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说明:只有富察皇后才堪当皇后!
也只有富察皇后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她嫡公主的身份也才是唯一的,不可取代的!
与之相似的还有魏嬿婉,她口口声声说爱七公主,却在长街上与颖妃撕扯,掐七公主的脸,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嘉妃说爱永城,要推他到太子的位置上,后面却总要接一句:“不管你走到了哪一天,都不能忘了玉氏,不能忘了王爷!”
皇上说爱寒香见,给以给她最美的服饰,最可口的食物,最华丽的楼阁,却不能给她生而为人的基本的自由……
我们总会发现:那些带着套路的爱,不管表现得多么气势磅礴,却很难让人共情。
或许,这就是人的心灵比头脑高明之处吧。
如果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像爱的东西,让你产生了想要逃离,排斥,甚至呕吐的反应,它的纯度通常很值得怀疑。
真正的爱,是令人愉悦、舒适的,是人们向前行走的过程中,永远的后盾和力量源泉,是人一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如懿传》:这,才是魏嬿婉恨如懿的真实原因!
《如懿传》中纯妃的悲剧,源于环境错位
《如懿传》:最没有存在感的婉嫔,凭什么活到宫斗最后一集?
《如懿传》中的嘉妃:你对别人的恶,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拉菲草事件说明跨阶层无真感情?看看《如懿传》中如懿海兰的做法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