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一场被直播围观的劫持案!吃瓜群众感觉有被《误杀2》内涵到-《误杀》上映2年之后,《误杀2》来了。
虽然是全新的故事,但男主依然是肖央,故事的内核依然不变:父亲为了孩子而反抗、小人物为了不公待遇而反抗。
只是,两部电影还有一个共同点,常常被观众忽视。
第一部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的意思是,没有牧羊人的羊群,也有人将其翻译为:乌合之众。
第二部的英文名叫Fireflies In The Sun,直译的意思是,阳光下的萤火虫。小人物的反抗,就如萤火之辉,岂能撼动太阳?
如果说,第一部因为侧重于展现李维杰一家人的反抗、对其他普通人的着墨不多,那么第二部,对除了林日朗一家人之外的其他普通人,则给了更多的镜头。
《误杀2》讲述的是“一场被直播围观的劫持案”,编剧在故事主题之外,加入了很多十分与时俱进的现实元素。
肖央饰演的林日朗,是一个编剧,你以为他能随心所欲地写自己想写的故事?
不,他要面临提出各种要求让他不停改改改的“甲方”。
不仅赚不到多少钱,还要受气。
所以当儿子小虫突发心脏病住院、急需换心却没有钱的时候,他并不是此时才忽然发现自己的人生一塌糊涂,而是早已被生活压弯了腰。
当他与妻子阿玲各种砸锅卖铁、到最后一刻不惜向高利贷拆借才终于筹够钱时,却被告知原本属于儿子的心脏被有权有势的人插队抢走了,他也并不是第一次遭到欺压。
只是这一次,事关儿子的性命,他不得不奋起反抗。
然后,在他冲进医院劫持了一群人、通过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所有的围观群众都沉默了,有的甚至为这一家人的悲惨命运落下眼泪。
就算是被他劫持的人质,也忘记了危险,对他心生同情。
因为大家都是像他一样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也都知道,今天被人“插队”抢夺资源的是林日朗,明天就有可能是自己。
但是很快,他们的态度就变了,因为一位试图潜伏进去解救人质的特警,反而被林日朗枪杀了。
于是在萨丁先生不顾张正义反对、强行击毙林日朗的时候,围观群众又纷纷叫好。
他们立刻忘记了之前对他的同情,只是为一个杀了人的罪犯被击毙而欢呼。
可是,林日朗并没有死,那位特警实际上也只是晕过去了不能反抗而已,反而是市长和萨丁先生的阴谋被揭露,于是情形再次反转,当林日朗最后真的被击毙时,围观群众再次为林日朗抱不平,愤怒地冲向了市长。
你看这群围观群众,是不是就像一群“没有牧羊人的羊群”?
不知道其他观众有没有感觉被内涵到,反正我有。
日常在网络上吃瓜、隔着屏幕对各种事件或指手画脚或慷慨陈词的我们,与电影里这群围观群众,又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这场劫持案从头到尾都被大家围观着,可是,围观群众真的了解实情吗?
一开始,林日朗是面对女记者李安琪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电视台根本来不及查证是否真实便第一时间向所有人直播了。
假如林日朗说谎了呢?
他是编剧,也深谙人性,是有能力编造出引发大家共鸣的谎言的。
但没有人深究,那一刻,大家都被戳中、然后被情绪主导,顾不上去分辨事情的真假。
后来,李安琪离开了现场,没有人继续直播,大家只是围在医院外面,更加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林日朗自己对警察宣称自己杀死了特警、还在视频中朝特警开了一枪,于是大家就都相信了。
这个时候,大家意识到林日朗不仅是一个走投无路的父亲,更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
可问题是,和之前一样,没有人验证林日朗是否在说谎、特警是否真的死了(除了张正义)。
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有事不找警察、反而跑到网上来求网友断案?
因为舆论实在是太好引导了。
大家都很浮躁,常常被一面之词牵动情绪,顾不上验证真伪。
渐渐的看多了反转,越来越多的人不敢“站队”,出了什么事情都“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再表态,生怕被打脸。
即便如此,媒体添油加醋带节奏,依然总有人被牵着鼻子走。
“乌合之众”自以为拥有自由的话语权、自以为在伸张正义,实际上却常常被人利用。
然而,讽刺的是,他们的存在又确实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他们,仅靠林日朗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斗得倒市长?
在这个故事里,女记者李安琪也是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角色。
电影里她是电视台的记者,实际上在网络时代,她同样也是无数自媒体的代表,为了蹭热度吸引眼球可以不顾一切,简直能豁出命去。
你很难评价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煽风点火的媒体 无脑呐喊的围观群众,有时候挺招人烦的,可是客观上,很多时候又确实是这些人真正实现了“纸包不住火”,在阻力重重的时候,实打实地推动了事件的进展、促进了事件的解决。
或许,这世上的事情,总是有多面性的吧。
如果你是林日朗,遭遇这种不公平,当渺小的萤火虫需要与明亮的灯光、甚至是太阳来比拼光亮时,你又会怎么做呢?
我想了想,即便不走林日朗这种绑架人质的极端路线,多半也同样要通过网络媒体发声、吸引更多人关注吧。
一只萤火虫不够亮,那么所有的萤火虫聚在一起呢?
但是,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大家日后吃瓜时,也能三思而后行,不要听风就是雨。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