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爱情神话》:三个渣女和一个老实男人的故事......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1   浏览次数:172

周末去看了《爱情神话》,我错过了片头,加上徐峥的上海人身份,一度以为是徐峥导演的作品。

看到一半之后恍然发觉,这不可能是男导演拍的,因为它太细腻,太懂女人了。

就像一首慵懒的小夜曲,用的是人最感觉到舒适的音域,水一样缓缓流淌。没有跌宕起伏的乐章,却无限地贴着人心,将人妥帖地拉回满是烟火气的地面。

看过电影之后,有种晒干了的花茶浸泡到水里的舒展感。这是我这一年来观感最舒适的影片,没有之一。

片名略有误导性,片中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神话,反而更像是对“神话爱情”的反讽。

爱情重要吗?重要。但都市里的男男女女,遇到了爱情,第一反应是试探、躲闪;得到了爱情,先暗暗计算一番利益得失,就像是没有爱情,日子也还是照过。

哪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至死不渝,人生漫长,爱情不过是人生大餐里的一碟小菜。

电影里最值得玩味的,还是女人对爱情的态度。

原来的爱情电影里,一般是男人掌握进入和退出的主动权,女方往往只负责一件事,就是吸引男人注意,或者在男人闯入之后,被动接受或被动拒绝。

而这部片子似乎向大家“科普”了一个真相:女人也可以是掌握主动权的人。

当爱情中的“单人舞”变成了“双人舞”,就开始有了一种特别的好看。

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三个渣女和一个老实男人的故事。(以下有剧透)

徐峥饰演的老白,住着祖上传下来的独门独户小洋楼,靠收租和教街坊大爷大妈、七姑八姨画几笔画为生。

表面看是画画下厨打鼓的文青艺术家,实际上不过是没什么固定收入,去路边“外贸店”买便宜内裤,去超市买临期打折食品的中年落魄男人,体面全是房子给的。

和前妻蓓蓓(吴越饰)在一起的时候,老白每天兢兢业业给老婆做饭,完美家庭煮夫的角色也没挡住老婆出轨。

但像很多“家里红旗不倒”的渣男一样,蓓蓓其实也是不想离的。哪怕离了婚,她内心深处,始终还觉得老白是“我的人”。

看起来贤惠低调的蓓蓓,为自己辩解起来更显得铿锵有力:“我只不过犯了一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我是讲原则的人,我外面再玩,家里我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哈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渣男语录,这番回收再利用也算适得其所。

除了藕断丝连的前妻之外,还有现在一见倾心的李小姐(马伊琍饰)。

人前,李小姐是踩着Jimmy Choo叱咤片场,孩子上顶流国际学校的都市女精英,背地里也有自己的窘迫:人过40,单身带娃,和妈妈一起挤在破旧的弄堂阁楼里,狭小肮脏拥挤,每天为几块过夜红烧肉,几块钱电费承受母亲的唠叨责骂。

虽然“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即便这样她也是骄傲自矜的。爱情,对于她来讲,是蛋糕顶上的红樱桃,却不再是抵得饱的蛋糕。老白再掏心掏肺,老房子着火,在她这里,自动隔绝在防护罩外,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渣行径也是说来就来。

比如和老白春风一度之后,早上起来,不顾在厨房里精心准备早餐的老白悄悄溜走,因为跑得匆忙还弄断了高跟鞋的鞋跟。

替李小姐接了一段时间孩子之后,老白又提出可以把自家房子留出一间给她住,她却怕担不起这份真心,果断“断舍离”逃跑了。

不过和前妻和新欢比起来,最“渣”的还属富婆格洛瑞亚。(倪虹洁饰)

身材窈窕,打扮时髦,又作又嗲,一出场就是“有钱,有闲,老公失踪”,生活过得五光十色。

她似乎对老白心有所属,但和老白度过了不明不白的一夜之后,第一个动作是忙着给老白转钞票。

观众的心声如老白一样:“这是被嫖了?”

惊魂未定的老白紧接着又接到了格洛瑞亚的邀约,不过到了赴约地点,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私人包厢,而是一KTV大包厢。除了格洛瑞亚之外,还有一群小鲜肉唱歌趴体,日子过得不要太快活。

到他走的时候,还有临别赠言:“白老师,你是个好人。但女人不会因为男人是个好人,就跟他在一起。”

到底是芳心暗许还是寻求刺激?别说老白,旁观者也不知道这情意,到底几分真几分假。

和这三个女人过招,老白似乎只有被“玩弄”的份。对她们而言,老白不过是盘子里的鲫鱼汤,吃得好就多吃点,不想吃就放着不动,犯不着要死要活,非他不可。

就像阴差阳错聚集了三个女人的饭局,一开始还有些火药味。

但随着马伊琍的一句“我们都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三个女人开始推杯换盏,一场鸿门宴,变成了唠嗑碰杯的闺蜜局。

当男人变得无足轻重,女人之间的友谊就稳了。这才是都市女性应有的姿态。

或者说,这样的都市女性,首先在上海这座城市出现了。

上海女人,飒在骨子里。

上海这座城市给了她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就像人们的一般印象,上海女人都工作能力强,精致、干练、强势、自矜。

与之相对的是上海男人,大多温柔细腻,甚至有点婆婆妈妈。我认识的很多上海男生都会给老婆做饭,绝不觉得是什么耻辱,拿出来说的时候也带着炫耀的语气。

要说性别解放,上海这座城市应当解放得最彻底。

这部电影没有特别批判什么或歌颂什么,它自然,自然得像水一样。但导演还是给里面塞了一点东西,就是女人的自我。

得益于故事发生在上海,片中的三个女人的“自我”都很坚实。

李小姐的自我,是走过长长一段“下坡路”,被生活磨得光彩黯淡之后,依然选择宁缺毋滥的矜持和骄傲。

格洛瑞亚的自我,是不执著于要什么“完美爱情”,而是勇敢追求,洒脱放手,野猫一样自由自在,游戏人间。

蓓蓓的自我,是拥有一个“完美家庭”,依然追求灵魂深处的刺激和共鸣。她可能对自己要什么也有一点糊涂,但她也有充分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不悲情,也不会长久停留在某处。

她们的自我都是一个课题,不是结了婚或找到一个男人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靠长时间的摸索和探寻。

自我就像是一块石头,和生活无数次撞击之后,才能准确地发现它的位置和形状。这三个女人都摸到了“自我”的存在。

甚至也是她们“渣”的根源: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果断放弃自己不要的东西。

找到自我,对于女人来讲,从来都不容易。

因为她们一直活在男权社会语境下,在男人的眼中,她们无非是尤物和贤妻的区别。

像导演在片中讽刺的:

“男人笔下的女人就两种,一种是清纯少女,一种是多情熟女,被男人伤害过或者爱男人爱得死去活来,但不管是哪种女人,最终都会找个老实人嫁了。”

看得我差点要笑出来。可不就是这样。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工具性的意义大于她们作为“人”的意义。

可是“人”哪有那么简单。他是有欲望,有诉求的。

这诉求可能不是房子车子,也不是单纯的“对我好”,而是包含了更复杂的东西:性格,三观,事业追求,甚至生活习惯,吃饭口味。

就像老白,有一幢小洋房的本地人,有点生活情趣又会做饭,妥妥是公园相亲角里,大爷大妈争抢的对象,但李小姐依旧可以用“要去的地方,穿这双鞋子就不合适”为理由拒绝掉。

从“他能给”到“我想要”,从“女人不再依附男人生存”到“幸福也不必依赖于男人”,这中间是一段长长的路。

片中的“点睛之笔”,老克勒老乌讲的与国际影星邂逅的爱情故事,主动权也牢牢掌握在那位惊鸿一瞥的女影星手里。

这故事是真是假?不重要。在这个故事里,潇洒离开的是女人,牵肠挂肚了一生一世的,是男人。

性转意味也是很明显了。

但这“性转”,并不是为了迎合女性胃口,它甚至是一种客观表述:

当女人开始自我的时候,男人反而开始患得患失,牵肠挂肚起来。就像男人笔下那些风情万种的女郎,她们之所以迷人,恰恰是因为她们有强大的自我。

男人嘴上再说喜欢贤良淑德的女人,爱情本质上也是慕强的。

爱情这支双人舞,要有退有进,棋逢对手,才能跳得好看、跳出灵魂。

当两个人都开始“有目的”起来,爱情可能更漫无边际,更虚无缥缈,更难以抓住。但当这点“目的”真的落实到柴米油盐中时,爱才会成为最坚实的堡垒,而不只是看起来好看的花架子。

所以爱情的意义,不是结婚生子,而是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种生活。

犯了错、绕了路,也没什么大不了,尽可以去试错、寻找、出击。

反正爱情再重,重不过自己的人生。生命中再多几个来来去去的人,最终也不过是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

也会有怅然吧,就像是李小姐深夜独坐窗前,就着街声喝一杯威士忌;格洛瑞亚关上门之后一瞬间的神情落寞;蓓蓓背过前夫之后,流下的一滴泪。

但也就是那一瞬间吧。过后她们依然可以和曾经暧昧过的对象坐下来,热热闹闹,一起吃一顿饭,看一场电影。

当自我很坚实的时候,爱情的伤再大,大不过“炒几个小菜吃吃”,那些因爱而生的悲喜,终究会汇入生活的洪流里去。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