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为什么总在怀念她?-最近局长观《小敏家》有感,cp感真是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学。
虽然咱忍不住调侃:秀禾还是那个秀禾,而耀辉已经大了两个size
但绕不过周迅x黄磊就是有一种特别的化学反应,诠释出了中年人谈对象难得的恋爱感。
毕竟,在他们身上可以承载的情怀太多:
从徐志摩x林徽因,到容耀辉x秀禾,再到陈卓x刘小敏,自带前世今生脑洞。
真真恍若隔世
譬如,当陈卓看着小敏说出:“我不想再错过你。”
很难不回想起二十年前,那个眼眶含泪、内心挣扎的耀辉:
“我无法爱你,更不能爱你。”
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在平行世界给耀辉和秀禾一个happy ending
没看过的网友自然不解:究竟啥魅力,凭啥过去这么多年还能叫人念念不忘??
《橘子红了》的剧情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叔嫂虐恋”,抑或是天涯风的“我爱上了我丈夫的弟弟”,
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旧时代悲剧。
一张图概括剧情系列
一个被丈夫冷落,在乡下打理橘园的太太,
年复一年盼着橘园丰收,橘子红了,老爷就回家了。
却得知老爷在城里另娶了一位交际花做了二太太,逍遥快活。
大太太把丈夫不忠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因为没有生出孩子,替容家延续香火,所以老爷才会离开。
于是,渐渐产生了一个荒诞的想法:替老爷纳妾生子。
只要生下孩子,老爷自然而然就会离开交际花回到自己身边。
这个“妾”当然是有要求的,需得是一条船上的自己人,不能有争宠的威胁,不能背叛自己。
说白了,就是生孩子的工具人。
大太太看中了佃农家的女儿秀禾,善良、老实。
最重要的是长相,秀禾跟自己年轻时候长得极像。
这意味着什么呢?只要老爷看见她定会想起自己,莞莞类卿成了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慰。
继而,大太太对秀禾开展了一系列女德教育——
洗脑驯化,
给秀禾戴上道德枷锁,也将两人的命运强行捆绑在一起。
但大太太却忘了,秀禾或许可以因为礼教所迫“履行”三太太的职责,但感情却是强迫不来的。
秀禾和容家小叔耀辉相爱了。
初见,是在小巷,他带她放风筝;
再见,是在礼堂。
他作为乡下家中唯一的男性,代替老爷把她娶过门。
掀开盖头,久久对望,无语凝噎。
耀辉和秀禾不同,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进步青年。
他高举解放妇女的旗帜,一次又一次地批判老爷和太太,引导秀禾觉醒。
可悲的是,耀辉骨子里却要比秀禾还懦弱。
他不愿正视自己的感情,不敢反抗封建势力,甚至没有勇气告诉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伤害了秀禾的同时,也伤害了娴雅。
从抗争到退缩,从妥协到麻木。
《橘子红了》的结局无疑具有强烈讽刺父权的意味——
一心求子,最看重香火子嗣,相信儿子才能延续容家辉煌的老爷,
竟然是不育的“罪魁祸首”!
欢欢喜喜庆祝二太太怀孕的喜事,成了一桩被绿了的笑话。
一直维护的男性尊严荡然无存,崩溃了。
于是大怒之下,赶走二太太;
终于承认无法勉强秀禾爱上自己;
但同时也乞求保留容家最后一丝体面,即不能公开孩子的真正身世。
这已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可惜,盼着生下孩子、报完恩就可以离开容家的秀禾,
最后没能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
就问生产戏谁敢看第二遍
秀禾因难产而死的同一时间,耀辉在礼堂和娴雅举办婚礼。
一边是白色婚纱,一边是白色孝布,
共同为这出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悲剧,画上讽刺的句号。
难得的是,即便是站在控诉封建礼教的角度,
《橘子红了》刻画的人物也都是复杂多面的,很难纯粹以好人or坏人去定义。
大太太毫无疑问是旧时代女性的代表,具备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美德:善良、温柔、懂事。
甚至超出旧时代对女性的社会分工:不识字却能将家里的账本打理明白。
在感情上,她习惯了隐忍包容,卑微到了极致。
丈夫对感情不专,她反思自己;丈夫离家不归,她苦苦等待;
为丈夫而活,没有自我价值。
可悲的同时也不能否认,身为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她却选择让秀禾成为自己的工具,无意识做了封建文化的帮凶。
自始至终贯穿全剧的,还有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剧集最初,觉醒以书的道具出现,是老爷床头读了一半的小说。
太太好奇,叫秀禾念了一段,只听了一会儿便叫停,脸色大变。
是听不懂吗?不是的,是假装听不懂。
怕自己听懂,也怕秀禾听懂。
于是,哄骗秀禾“书里都是骗人的”,下令禁止秀禾接触新思想。
而每当秀禾想要出走,太太就会出来搬出伦理纲常施压。
在宛晴和耀辉的帮助下,秀禾收拾好行李,踏出容家大门,眼看成功在即,却在火车站遇到了老爷,出走失败了。
故事的最后,秀禾终于彻底觉醒:
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自己到底获得了什么?
秀禾请求老爷和大太太成全自己,一个人自由地生活,像风筝一样自由自在。
卸下道德包袱,真正为自己而活。
而抛开剧情人设,剧组在布景、服化等设置上也足可见其用心程度。
为了营造橘园丰收的景象,剧组选择了距离苏州50公里的东山橘园进行外景拍摄,砸钱买了几千斤的橘子。
服装造型,是被李少红吸引而来的奥斯卡得主叶锦添一手打造。
参考传统服饰和少数民族服装,取其精华,设计出了秀禾、大太太、二太太的服装。
其中秀禾服延续至今,成了中式婚礼的标配。
几个太太头上的饰品,则是安徽洪村出土的文物。
连鞋子都是特别定制的,参照了旧时代缠足女性穿的小鞋,有如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摇摆不定。
也一点一点提高了该剧的“含金量”——每集高达50万的耗资……
就连全剧最大槽点李少红标志性的“鬼片配乐”,细究起来也别有深意,是角色心境的真实写照。
就是苦了当时春节播出收看的观众
耀辉出场时突然响起的风铃声,象征着秀禾看到耀辉时的心理波动。
两人双双酒醒后,发现逾越了世俗礼常,配乐也就跟着二人心理变化,怪异且毫无章法。
以及李少红式美学——诗意化的台词,电影化的拍摄手法,
以上种种,共同塑造了这么一部极具艺术美感的电视剧。
感叹之余也不禁感慨,
将近二十年过去,我们还没看到一部可以各方面与之抗衡的剧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仅如此,连导演也翻了车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